由於我們公司還很年輕,所以公司的整體夥伴年紀其實都還很小,而且我們 提攜孵化 公司一直都有推出數位人才實習培育計畫。所以常常會接觸到很多很有想法且具由執行力的年輕夥伴,說實在的我都很佩服他們,因為我跟他們年紀一樣大的時候,可能每天都還在渾噩過日子,但他們都已經開始思考的生活了。
經手下來也有上百來位30歲以下的年輕夥伴。合作與培育的過程中,發現到其實很多有想法的人,內心其實比更多人有著焦慮與徬徨。我寫這篇文章就是想跟大家分享,如何轉變與過度這個徬徨的時期。這些都是自身例子,曾經我也是其中的一員,但隨著經歷增長 本質思考 ,有些經驗分享給更多人。
對的,上面這句話就是我這10幾年來最後的答案,分享給更多徬徨的人。
其實在我們公司進行數位人才培育的時候有發現到,在『學校制度』下越優秀的學生,越容易進入到這種徬徨期。原因有兩個:
1.因為都太聰明了,都想要在制度下找到”標準答案”
這類人最常擔心的就是自己有沒有做對事情,有沒有做出標準答案,而為了要做出這些所謂的標準答案,就變成強烈的拖延症患者。
許多年輕夥伴一同尋求解答的時候,我都會特別強調,沒有標準答案,你努力地找出兩個最適合的解決方案,我們再來判斷是用狀況。其實會這樣說不是沒有道理的,在創業的狀況下,環境變動速度很快,很多解決方案根本不能直接套用。
過去出顧茅廬的時候,也會不斷的想問前輩,怎樣做會是好的答案,每次一聽到前輩或師長的建議之後都直接當作答案,往往這樣的下場就是,達不到類似的效果。後來我就學乖了,得到建議之後,會開始綜觀評估客觀條件,有些人的方法很好,但是整個條件我都不具備,所以就只能放入到經驗庫裡面,未來有機會用到。在這樣的狀況下,我體悟出來一件事情
但這的概念很違反學校體制的養成習慣,因為現在學校都是工業世紀下的產物,訓練出來的都是流水線上的思路方針。很習慣地在這樣子的教育之下,養成出來的人會下意識地認為多數事情有標準答案,努力去尋找,而其中成績越好的同學,就是越懂得這遊戲規則的翹楚。
但世界與社會本身就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環境,只有概率的差異,沒有絕對的答案(從經濟學就可以看出這些東西),除非那個產業有著強烈標準規則,這樣的思維方法就可以非常有用。
但多數時候,社會與職涯是以概率組成,故原本那套流程就會失效,其實我一開始自己本身也是喜歡追尋標準答案,所以才會付了很多學費,但創業的經歷與生存的壓力,被迫快速成長認知了這件事情。
不知從何時開始,我與人交談的時候,都會特別強調『這是我自身的經驗,在XXX的狀況下是可以類推複製的,但你必須思考一下如何套用到你自身的案件上』,會這樣說,其實就是希望對方不要踏入自己過去的坑,也慢慢明白,以前很多前輩,都是以分享的方式講著他的經歷,而非直接指點的原因了。
2.因為都太聰明了,所以少了“努力打拼的階段”
之前我聽到一首熱狗的一首歌『凡人歌』,裡面寫著『不要成為思想的巨人,行動的侏儒』,聽到的時候很有感觸,因為小時候的我也是這樣的。現在許多年輕人從小接觸的資訊量就很大,都可以得到國內外最強大的消息,再加上部分人夠聰明,其實只要一點點技巧,就可以快速達成。但這也是最可怕的盲區。
如同減肥一般,減肥前會找各種有效的減肥方式,收集起來準備執行,但是執行起來卻堅持不下去,最後日複一日還是沒有成功。這樣的案例很多,只要把減肥一詞換掉,就可以了。
沒錯,就是因為資訊爆炸,所以很多人會看到結果,然後根據這結果去制定計畫,但其實忘了,這些強大的結果之下,有很多不知道的髒活。
我曾經跟一位電商前輩聊天,他說他公司曾經很辛苦的時候,他都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才能轉變公司窘境,他就開始搬貨,理訂單,送貨。無趣的事情拼命地一直做,做到肌肉記憶。
對的,大家都看到成功創業的故事,但大家都忘了,這些辛苦才是一開始。我自己公司一路成長,從破爛的小地方,到現在有點規模,每次趕完案子之後從趴在桌上睡,夥伴躺在地上睡,到現在至少有一張沙發可以躺。這些髒活,都是檯面上看不到的,也是『無法規劃』的。
”不要設限,多方嘗試,努力奮鬥
至於能不能做到,就靠著每個人的自律與動機了,每一條路都不好走,但走過了就是你的。
本文將會同步發表在 IAMMARKVEN | 馬克凡的思維實驗室 中,如果喜歡MARK的文章,幫忙分享給予掌聲支持,如果有合作需求,可以點選這裡私訊
想要一起討論如何自我成長的話,可以加入『馬克凡思維實驗室』線上論壇俱樂部,裡面有很多夥伴一起我們可以一起每天進步一點點,共同成為生活CEO。
如果想要看到更多職場實戰方法,可以加入 職場實戰攻略。馬克凡讀書 裡面將會有超過90+30集的影片,還有120份的A4實戰攻略喔!